Internet Explorer is missing updates required to properly view this site. Click here to update…
您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da)启(kai)用才能正常访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师资队伍
院士专家
领军人才
专任教师
研究生导师
教育管理干部
博士后
学术研究
实验室/课题组
教学培养
课程信息
教学管理
培养管理
学位管理
表格下载
新闻报道
通知公告
联系方式
招生就业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就业指导
1
2
3
4
5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实验室/课题组
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
VIPL视觉信息处理与学习研究组(UCAS)
数据挖掘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
云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信息动态学与工程应用实验室
智能网络社会计算实验室
媒体分析研究组
智能网络社会计算实验室(英文)
信息动态学与工程应用实验室(英文)
媒体分析研究组(英文)
新闻动态
国科大计算机网安密码学院党委召开20
9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网安密码学院党委在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召开2025级新生党员大会。计算机学院、网安学院和密码学院全体新生党员和部分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以及学院党员班主任参加大会。会议由计算机网安密码学院党委宣传委员刘嫒儒主持。 党员大会现场 计算机网安密码学院党委书记李剑以“信仰征程·追寻答案—从建党精神到科学家精神的力量之旅”为题,为同学们讲述了一堂生动党课。李剑首先以“百年前的‘90后’‘00后’”短片切入,带同学们回望同是“‘90后’‘00后’”的革命先驱们伟大的建党初心。她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统领,系统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新时达伟大奋斗精神的不同表现形式。李剑指出,“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艰难抉择和生死考验中铸就的初心与坚守,她希望同学们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读懂信仰的力量。 李剑讲授党课 中国科学院是科学家精神的源头,“两弹一星”精神是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从钱学森先生突破重重阻碍,赤心筑国;到郭永怀先生亲手烧掉手稿,毅然归国,以生命最后十秒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的誓言;从李佩先生“无私奉献、奖掖后学”,到南仁东先生“倔强做事、严谨攻关”;从黄令仪先生“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耻辱” 的赤诚,到夏培肃先生“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李剑以老一辈科学家投身祖国事业的先进事迹,深刻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爱国底色和具体体现,勉励同学们仰望精神星空,明确使命担当,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党课上,李剑要求全体党员要增强组织意识、身份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通过学党章、学党纪党规筑牢信仰根基,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以强化党性修养,切实将纪律意识与组织观念融入日常,积极践行党员使命担当。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李剑以学院党委思政品牌活动“坚守行动”上山送水的“之”字路作为结尾,“这条路既像中国革命的道路,又像我们每个人的科研之路、成长之路”,李剑说,希望每一位党员在这条路上坚定理想信念,走出党员本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先进青年一起向前向上。 刘嫒儒主持新生党员大会 (文/付纪伟、时文馨 图/夏雨轩)
国科大计算机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和新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雁栖湖校区礼堂举行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和新生第一课。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金德鹏出席典礼并致辞,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国科大本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陈熙霖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计算所副所长包云岗,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黄庆明,国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岗,计算机学院科教融合办公室主任、计算所教育处处长王元卓,软件所研究生部主任李晓云,以及相关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干部、校部部分教师和945名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计算机网安密码学院党委书记李剑主持。 开学典礼和第一课现场 金德鹏致辞 金德鹏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国科大,向计算机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表示欢迎。他指出,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科大学子肩负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家走向创新前沿的时代使命。金德鹏希望同学们能够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科技强国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不懈努力逐步缩小差距、甚至实现超越。他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刻苦学习,勇于在未来国际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要秉承“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牢固树立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闯科技“无人区”,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早日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包云岗致辞 包云岗在代表计算机学院致辞时指出,计算机学院的学子不仅应具备扎实完成任务的责任心,更需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能够主动确立目标,并为之持续奋斗。他结合近期感受,和同学们分享了三个关键词:一是“交洽”,鼓励大家广泛交流、积极互动,深化学术根基,在集中教学阶段勤学苦练、夯实基础;二是“交叉”,希望同学们勇于突破学科边界,积极探索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方向;三是“交友”,期望大家珍惜同窗情谊,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未来科研路上并肩同行的伙伴。 黄庆明介绍学院总体情况 在开学典礼上,黄庆明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学院的整体情况及课程体系。他指出,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的信息学科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推动我国信息学科迈向世界领先水平、助力中国成为对世界科学技术有重大贡献的国家,这份希望与重任正寄托在同学们身上。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在国科大的学习时光,静心钻研、努力掌握前沿技术,期待大家未来能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推动人类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教师代表李国荣发言 计算机学院长聘副教授李国荣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将科研比作一场“马拉松”,向新生分享了科研学习中的心得与体会。她希望同学们既能享受科研途中“迷人的风景”,也能坦然面对过程中的“撞墙期”,找准自己的节奏,脚踏实地持续前进;要设定清晰的“配速与里程点”,制定明确而可行的短期与长期研究目标;学会享受科研过程本身,沉浸于探索未知所带来的纯粹乐趣;积极寻找“同行者”与“补给站”,主动与导师、同学交流协作。她勉励大家牢记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初心,秉持科技向善的信念,努力成为有温度、有担当的创新者。 学生代表高泊楠发言 703班高泊楠作为2025级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他表示,选择国科大源于内心深处对科学始终不渝的热爱与向往。谈及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白手起家、以身许国的感人事迹,他表达出由衷的敬佩,并表示,面对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亟待突破的现状,作为国科大学子,理应具备挑战权威的勇气,秉持“十年铸剑”的执着与恒心。他代表全体新生郑重承诺:将努力成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一个扎根中国、胸怀世界的“计算机人”。 开学典礼结束后,陈熙霖以“立志、成才、报国”为主题,为2025级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他结合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国家科技事业的变迁与科研范式的演进,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融汇历史与现实的“思想启航课”。 在谈到研究生阶段的目标时,陈熙霖强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持续积累实践经验,并涵养科学家的胸怀与格局。他从如何选题、有效开展研究、总结与发表科研成果,以及在大科学时代合作研究中进行个性化科研选题和攻关等多个方面,为全体新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读研指南”。 学生认真聆听开学第一课 陈熙霖还特别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醒同学们在积极探索和运用AI技术的同时,务必坚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伦理。他强调,“不要高估短期工作的影响,不要低估长期努力的效果”,鼓励大家坚持长期主义,潜心钻研、夯实基础、持续积累,努力成为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希望同学们选择有趣而富有价值的课题,开展扎实的研究,产出有影响力的成果,收获有分量的学位,成长为负责任的科研工作者。 李剑作文化引导报告 15日上午,计算机学院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大会。李剑以《翻越“浪浪山”,显影新时代》为题,向同学们系统阐释了中国科学院院史及研究生培养史、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史及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的国科大文化内涵。她结合学校“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为同学们阐明了“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的缘起与内涵,引导同学们深切认识到作为“国科大人”的身份定位和责任使命。李剑还结合九三阅兵、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等内容,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将个人选择置于时代坐标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勇敢翻越属于自己的“浪浪山”,在新时代的奋进浪潮中明确方向、绽放青春、显影人生。 李东杰介绍教学管理规定 刘嫒儒介绍学生管理要求 在入学教育大会上,学院教学主管李东杰和学生主管刘嫒儒分别围绕“教学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和“学生日常管理”,为同学们作入学指引报告,并对相关课程及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解读。 入学教育大会现场 (文/李焕然、曹书皓、刘嫒儒 图/张芾桐、夏雨轩)
More
通知公告
2025/09/12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6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复试规程
2025/09/08
计算机学院2026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拟推荐名单公示
2025/09/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关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实施细则(2025年8月修订)
More
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李老师
电话:
010-69671797,69671784
电子邮箱:
lijian@ucas.edu.cn
liyanhua@ucas.edu.cn
邮寄地址: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西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编:
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