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前辈壮烈事迹,深入农村社会调研 --计算机学院和物理学院党总支联合组织参观调研活动

  • Created: 2013-05-27
  • 1599
2013年5月19日上午,在计算机与控制学院和物理学院党总支的策划下,两学院部分老师和学生党支部委员共92人参观了位于顺义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感触和领悟了当年的艰辛抗战历史,聆听了村干部以及当年的儿童团员焦志斌的精彩介绍。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当我们跟着工作人员参观了“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听她给我们讲诉“地道”的形成历史,以及其在战斗中起到的杰出的作用。焦庄户作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后方,承担着保护粮食物品、保护伤员的重要作用,为了应对敌人的扫荡,焦庄户人民在老村长的领导下开始挖掘隐蔽洞以便藏人或存放物品。然而这样简单的地道结构在作战中是被动的,一旦被敌人发现就只有束手就擒。为了同敌人进行长期斗争,在上级组织的指导下,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进行战斗和生活,实行“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灵活作战方式。整个地道的挖掘历时4年,在战争中不断完善,以适应敌人的各种进攻。我们还看到了当年民兵们穿的衣服、鞋子,使用过的武器枪支,这些历史文物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惨烈,以及民兵同志们在党的领导艰苦作战、保卫家园的壮伟。
紧接着,我们跟着工作人员走进了经过后期加宽加固的地道。地道的入口或出口大多在比较隐蔽的地方,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等做掩护,不易被敌人发觉,充分体现了普通民众的聪敏才智。地道中,我们不断看到指挥所、休息室、单人掩体、陷阱、磨盘、庙台暗堡等指示牌,并伴有其功能介绍,体现了在战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地道结构的复杂性和实用综合性。过程中,我们还走过了一段原始地道,高度仅有1.4m,需要弯腰前进。可以想见,当年的地道条件艰苦,伟大的劳苦大众为了保卫家园承受了巨大的身体及心理上的折磨。
走出地道的我们意犹未尽,又聆听了村妇女主任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年的儿童团员焦志斌同志的抗战经历。妇女主任透过质朴的话语,传递了对新时期国家对于农村大力支持的深深感激。她说:“国家给予我们农民很大的支持,种地有补贴,修房有补贴,养老有补助,大家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把细粮留到过年才能吃。”她还骄傲地提到:“现在农村人无不感到很幸福。老年人已经开始关注养生,只想着多活几年,看看国家更大更好的变化。”当我们问到现在农村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时候,老人有些害羞地说道:“想住上楼房。”朴素的话语里满是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激,以及对未来深深的期待。紧接着,抗日时期儿童团员焦志斌同志为我们生动地讲诉了焦庄户村的战斗历史。作为一个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人,他非常自豪于参与了这伟大的保卫战争,并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也非常痛恨日本人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行,他更痛心的是,日本人的扫荡没有摧毁的家园,却在国民党的手中变成了废墟。幸而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周围各村的合力帮助下,他们的家园得以重建,他们受伤的内心得以慢慢愈合。
战争是残酷的,但保卫家园的战斗确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选择。虽然那段历史已经随着时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牢记历史、牢记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牢记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是我们当代人必须坚守的底线。我们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年代,享受着他们开创的幸福果实,就应该把幸福紧紧珍惜并不断延续下去。